掌握科研標準化有多麼關鍵?
華為的5G標準說明了一切,也讓我們懂得掌握產業的話語權的重要性。然而,華為5G標準,也只是中國標準的一個開始,中國應該在世界標準體系中佔有更多的話語權。
近日,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徐飛虎、張強,與其他學者合作,或為中國再次標準化制定搶佔先機。
據悉,潘建偉等人應邀在囯際物理學權威綜述期刊、美國物理學會的《現代物理評論》上發表題為《基於現實器件的安全量子密鑰分發》的長篇綜述論文,其論文長達60頁,該篇論文描述了當前最優的量子安全理論,以及實際保證量子密碼系統現實安全性的方法和關鍵技術,可以說為量子密碼的廣泛應用以及標準化制定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而該論文是潘建偉團隊繼2012年在《現代物理評論》發表「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學」之後的第2篇綜述論文,也是我國量子信息科學領域在該期刊發表的第2篇綜述論文,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方面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。
《現代物理評論》是是美國物理學會綜述性期刊,也是國際物理學界最權威的綜述性期刊,該期刊每年僅發表40餘篇學術論文,一般不接受自由投稿,而是邀請在各領域卓有建樹的物理學家執筆,旨在對當今物理研究的重大熱點問題作歷史總結、原理闡述、現狀分析和趨向預測。
因此,潘建偉在該領域的權威性以及其取得成果的價值不言而喻。而他研究的領域量子通信領域,也已經成為物理學最有活力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。曾經,中國經過許多科學家的技術積澱,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「墨子號」,同時還完成了國際上最大規模的量子保密通信光纖網路「京滬幹線」,在這些領域,中國已經處在了國際領先的地位。
潘建偉團隊取得許多成果,他們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多個重要的新型協議,包括誘騙態、測量器件無關和雙場等協議,極大的推動了量子密鑰分發的現實安全性,為推動量子通信做出巨大的貢獻,也為我們在這方面積累了較多的技術。在眾多成果中,潘建偉團隊系統闡述了量子密碼的原理、理論和實驗技術,不僅回答了「量子密碼破譯者能否通過利用輔助渠道成功破解真實系統」還回答了「量子密碼製造者是否能夠設計創新對策來挫敗量子密碼破壞者」等問題。
但是,我國在做好技術積累的同時,是否應該加快推出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的標準體系?
畢竟,目前國際電信聯盟(ITU)提出制定量子密碼安全的國際評估標準的構想,已經獲得了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批准、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(ETSI)也在開展量子密鑰分發(QKD)相關的標準化工作。可見,國際上有些國家已經開始在量子通信領域布局,尤其是標準體系的建設。
無疑,標準化為大規模推廣應用提供了基礎,中國作為標準化的重要參與者,擁有不少量子相關領域的科學家,在量子相關領域也有著大量的技術積累,並取得不少令人喜悅的成果,但是也應該加快推出中國標準體系,為中國在這方面爭取自己的話語權,而不是擁有技術,卻要受制於人。
相信,未來中國,不僅在5G能夠建立國際標準體系,而且還會有更多領域的中國標準體系,屆時的中國會越發強大。
潘建偉團隊發重磅論文,量子密碼安全性提升,行業標準化需佔先機
掌握科研標準化有多麼關鍵?
華為的5G標準說明了一切,也讓我們懂得掌握產業的話語權的重要性。然而,華為5G標準,也只是中國標準的一個開始,中國應該在世界標準體系中佔有更多的話語權。
近日,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徐飛虎、張強,與其他學者合作,或為中國再次標準化制定搶佔先機。
據悉,潘建偉等人應邀在囯際物理學權威綜述期刊、美國物理學會的《現代物理評論》上發表題為《基於現實器件的安全量子密鑰分發》的長篇綜述論文,其論文長達60頁,該篇論文描述了當前最優的量子安全理論,以及實際保證量子密碼系統現實安全性的方法和關鍵技術,可以說為量子密碼的廣泛應用以及標準化制定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而該論文是潘建偉團隊繼2012年在《現代物理評論》發表「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學」之後的第2篇綜述論文,也是我國量子信息科學領域在該期刊發表的第2篇綜述論文,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方面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。
《現代物理評論》是是美國物理學會綜述性期刊,也是國際物理學界最權威的綜述性期刊,該期刊每年僅發表40餘篇學術論文,一般不接受自由投稿,而是邀請在各領域卓有建樹的物理學家執筆,旨在對當今物理研究的重大熱點問題作歷史總結、原理闡述、現狀分析和趨向預測。
因此,潘建偉在該領域的權威性以及其取得成果的價值不言而喻。而他研究的領域量子通信領域,也已經成為物理學最有活力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。曾經,中國經過許多科學家的技術積澱,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「墨子號」,同時還完成了國際上最大規模的量子保密通信光纖網路「京滬幹線」,在這些領域,中國已經處在了國際領先的地位。
潘建偉團隊取得許多成果,他們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多個重要的新型協議,包括誘騙態、測量器件無關和雙場等協議,極大的推動了量子密鑰分發的現實安全性,為推動量子通信做出巨大的貢獻,也為我們在這方面積累了較多的技術。在眾多成果中,潘建偉團隊系統闡述了量子密碼的原理、理論和實驗技術,不僅回答了「量子密碼破譯者能否通過利用輔助渠道成功破解真實系統」還回答了「量子密碼製造者是否能夠設計創新對策來挫敗量子密碼破壞者」等問題。
但是,我國在做好技術積累的同時,是否應該加快推出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的標準體系?
畢竟,目前國際電信聯盟(ITU)提出制定量子密碼安全的國際評估標準的構想,已經獲得了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批准、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(ETSI)也在開展量子密鑰分發(QKD)相關的標準化工作。可見,國際上有些國家已經開始在量子通信領域布局,尤其是標準體系的建設。
無疑,標準化為大規模推廣應用提供了基礎,中國作為標準化的重要參與者,擁有不少量子相關領域的科學家,在量子相關領域也有著大量的技術積累,並取得不少令人喜悅的成果,但是也應該加快推出中國標準體系,為中國在這方面爭取自己的話語權,而不是擁有技術,卻要受制於人。
相信,未來中國,不僅在5G能夠建立國際標準體系,而且還會有更多領域的中國標準體系,屆時的中國會越發強大。